|
作者----青林知青的博客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历史人物都难以评价,人嘛,角度不同便会看见不同的人,但在这历史长河中,我觉得,对王莽的评价是最困难的,而比他更难的,则是王安石了。
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一直都比较低,差点就被列入《奸臣传》了,因为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就认为他是北宋灭亡的元凶,在他这一时期编写的《神宗实录》中,王安石就是个万世罪人,而《神宗实录》又是元人编撰《宋史》的主要依据,所以,这王安石进《奸臣传》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他终究没有进去,而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诸如吕惠卿、蔡京、蔡确、章惇等人,都被选入其中,《奸臣传》中所列北宋奸臣有14个,其中有9个赞同或者参与变法的。所以真正的打击目标就是这王安石。
但主编《宋史》的元丞相脱脱,对奸臣自有其标准,奸臣的特征是背叛,王安石则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忠于皇帝;奸臣的特征是误国,而王安石是为了强国,所以,他是不会让其入《奸臣传》的。
但王安石为何一直游走于奸臣的边缘,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他的“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得罪了一大帮的文人,尤其是大儒们,他的这三句话,也让他得了“拗相公”之名;而历史是由文人书写的,所以,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这王安石一直是被背负罪人之名的。
所谓的“拗相公”,是指王安石对个人名利极为淡漠,因此执政不受威胁利诱,性情固执,于是支持者赞美他品德高尚、坚持理想,批判者称他不近人情、蔑视传统;其实这些评价,最终都要和王安石本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看,才能准确。
及至新中国建立,这王安石是咸鱼大翻身,几乎是位于神坛之上,他以满满地正能量重新站在了国人面前,而他锐意改革,不畏天不畏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青石板上创高产,人定胜天的年代,得到极大地推崇和发扬光大,这对千年前的王安石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幸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即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后病逝于钟山,年65岁,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词丰神远韵,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特征为含蓄深沉,深婉不迫,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及《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我作为在新中国生长的人,对王安石自然是崇敬满满,因为列宁都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当然是伟大的人物了,不过现在看来,尽管我认为对列宁的这段话有断章取义之嫌,也是对列宁观点的一个误引。
但是,我至今也认为,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那些历朝所谓名相贤相的一大堆人,给他提鞋都不配,他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忠诚度极高,人品高洁,放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卓越者的一代天骄。
王安石天赋极高,考进士时本来是状元,但却因一个偶然因素,被降为第四名,步入仕途后,凭着真才实学,也是一路高歌猛进,不久便在大宋朝崭露头角。
王安石从政35年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准则,来对待官场沉浮和仕途去留,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荣辱毁誉。他从小就树立了苦读从政,有补有为于世,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和黎民百姓的远大志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终生恪守崇高的道德节义操守,具有圣贤风范。他一生为官清廉,一尘不染,生活方式简单朴素,一生如一,淡泊名利,超凡绝俗,就如同这墙角的梅花一样,不管在哪里,不管风雪肆虐,都独自开放,清香淡淡。
王安石不仅是影响后世伟大的政治家,还是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他才思敏捷、过目承用,少年读书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考中进士成就功名后,仍坚持刻苦读书,夜以继日;为了经世致用,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精通诸科、学识博大精深。
他其实是个非常简单之人,而且在表面上还显得有些木讷呆萌,比如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
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在他的轶事中,这不讲卫生应该是占头条位置了,其邋遢程度非常人可比;据说他是累月经年地不洗脸,更不要说洗澡了;那如讨口子一般的酸腐气让人避之不及,借用陈子昂的诗,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苏东坡的老爸苏洵就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可见此情不假。
但是,这些毕竟属于生活小节,不影响他的人品,他不迩声色,一生只有一个老妻,这在纳妾狎妓,盛行绮靡之风的北宋朝,实在是个另类;他早年无子之时,夫人给她买了个女人作妾,让那女子好好伺候老公,以被接纳。
王安石不知情,问道:“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其还清债务,让夫妇俩破镜重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王安石的诗歌中,这首《元日》是最负盛名的,以前在“史无前例”中写批判文章时,为表示人民群众喜悦之情,以及打倒旧势力后万象更新之时,用这首诗来表述的频率是很高的,也显得很有文化哈。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不少描景绘物诗,其实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此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的名字始终是同变法二字紧密相连的,要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之困难,不是几篇文或几部书能够说清楚的,我在此也不讨论了,也没能力探讨清楚,在此只是介绍一个大概之脉络。
北宋虽然富裕,但因西北那李元昊的西夏给拖累得很惨,到了王安石为政之时,虽未达到内忧外患,在经济上却也早已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了。
而当时的宋朝经累年遗留的包袱也日渐沉重,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弄得当时皇帝很是头痛,这便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改变北宋积蔽,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内容和过程就不叙述了,网上多多,一查便知,很是复杂,往深处探讨也有些枯燥。
变法有很多不足之处,也超越了现实,动了统治阶层的奶酪,当然,也有人认为,变法的本质是政治交易的产物,有人说是与民争利,有人说是士大夫争利,理论依据多多。
至于变法最终的失败的原因,后人也是有很多的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激进超前、阻力太大、急于求成、脱离群众、政策不力,当然也有用人不当和内部不和等等,任何一点都可写上百篇的博士论文。
其实我认为,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弊端是国家承担了银行的角色 ,以一个商人的面目同民众做生意,这种所谓的“改国是”,从根本上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也就是说,王安石是以央行行长的身份,靠着下乡当知青时积累的对农村的认知,依靠上方的支持,领导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经济改革,但政府搞市场,失败就是一定的,必然的。
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失败了,他两次罢相后,随着宋神宗临终托孤,抛弃了自己一贯的政治抱负以换取儿子的顺利上位,当旧党司马光上台后,新法被全面罢停,王安石也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变法之初,北宋财政盈余还是在逐渐增多。
不过,历代变法之人的结局都不太好,如先秦的商鞅和西汉的桑弘羊,当然,还有这王莽新政;宋先期的范仲淹也有“庆历新政”,及至这王安石,不是大宋朝对文士的温柔政策,怕是都没有好下场的。
其实这些变法的核心,都是加强政府在经济生产中的存在感,这里似乎有个怪现象,西汉以前的变法,一般都还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其后则鲜有变法成功者,究其原因,大概是宋以后的社会分工日趋复杂,每个层面都形成了一个操作系统,随着系统的不断庞大,任何一个输入条件都必须符合其固有的语句,不确定因素越来越高。
最精密的仪器也是最简单的结构,越复杂,其传输的有效性便会渐次衰减,如同简单的命令是不成效于各个层级链条之上的,而反馈的回路狭窄,所以行政手段是无法控制基层万千变化事务的。
总体来说,基于权力本位的中央集权制,它和民间的关系是控制性、服从性的,行政命令根本无法顾及到系统的方方面面,肯定会出现各种问;累积多了,系统便会崩溃。
算了,不多讨论了,也论不清楚,王安石变法是著名的历史公案,誉之者以为是开近代财政国家体制之先,辟千古未有之局;毁之者以为是专制集权流毒的源头,断送了宋太祖开创的和谐政风,宋世以来便争议不断,延绵至今,岂是我等小民能说得透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政见上,王安石同司马光或苏轼都是政敌,但在私下里他们却是相互欣赏和理解,司马光虽然一上台就尽废新法,可是在论及王安石后事的时候却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朝廷宜优加厚礼”,甚至担心后世“反复之徒诋毁”。
对王安石同苏东坡的关系历来被后世津津乐道,苏大才子这人在政治上其实是个很不招人待见的人物,林语堂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苏东坡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而用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的话来说,他是“满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因反对新法,被一帮小人构陷,王安石非常反感这种“因言获罪”的政治斗争手法,当那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沈括拿着苏轼的新诗,断章取义地进行陷害时,王安石直接就对皇帝说,沈括是小人。
苏轼虽然恃才自傲,但操守严明,光明磊落,是个坦荡的君子,及后来他身陷乌台诗案,当有人将欲置他于死地时,正是这死对头王安石一声断喝,“岂有盛世杀才士乎?”力保其不死;这是一个正直的士大夫面对政敌所发出的磊落之言,光砾之古。
东坡自黄徙汝之时,二人还一同“相招游蒋山”;当二人都远离政治中心时,还能在江宁对酒当歌,握手言欢,所以苏轼感言道:“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
这段话可以看成是苏轼的人格写照,当然也包括王安石,也可以体现出这些“君子”们的处事理念,政治斗争是个人主张问题,不可调和,然而私底下对于对方的人格学术仰慕是人格魅力的问题,而不象现在文人相轻,极尽诋毁之能事,法堂上闹得个口沫横飞,丢人!
王安石是个政治人物,但却也是个文学人物,他的文学造诣在文学史上也属一流,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文学大家极少也兼是政治大家,所以我说,王安石的才干在历史上是独步天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著名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因“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历来被人称颂。
但这并不是灵感突至、妙手偶得的结果,而是苦心孤诣、反复修改的成就而得,诗人最初用的是“到”,再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反复多次,最终才定稿为“绿”字,关于诗中这一“绿”字修改,看出他对练字的刻苦。
这首诗是王安石接到恢复相位诏书后,从江宁西去京师途中所作,表面上笔调甚是轻快,但从最后一句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作者是早已作好再次失败,复归江宁的心理准备。
写作此诗时,王安石已是55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所以王安石早已是心力交瘁,罢相后的他闲居江宁,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
然而此次的又去那是非之地,是他的一种责任感使之然,也是家国情怀之必然,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
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是《桂枝香》是王安石最为著名的词,所写的金陵怀古是很古老题材,作者写作的时间是罢相后闲居江宁时,登高远眺,看暮色苍茫,一股怀旧抚今的思绪便涌上了心头,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这首词虽是怀古的伤感之作,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作者通过对目之所及的渲染,形胜赫然而出;斜阳辉映,帆风樯影,西风紧处,酒旌斜矗,这一个“背”字,一个“矗”字,于细微处能品出旧日楼头,断鸿声中的一声长叹。
接下来,借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述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更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作为一个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此词在众多怀古作品中,当属第一,“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能与之比肩的,怕只有坡老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据《词林纪事》记载,当时苏东坡读后,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钦羡之情,溢于言表。
梁启超在《饮冰室评词》中亦言:“《桂枝香》登临送目: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到。但此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
王安石,一个千年前受尽诋毁的改革家,一个直身立庙堂的士大夫,一生光明磊落,以民生为担当,锐意进取,不顾个人声名之毁誉,实为历朝少见之贤相;尽管所实行的改革有不足之处,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但在其中所显现的超前意识,足以光耀千古。
现在,一提起宋朝的孱弱,就把赵匡胤的“重文抑武”拿来说事儿,一说起“靖康之耻”就将王安石就会被拉出来批判一番,这两位于大宋朝最大的有功之人,屡屡被人黑得不成人。
而这一切,都是站在当今立场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这里说三道四,很是轻松,其实是脱离了当时之实际的信口黄,完全地没有指导意义。
不管在任何时候,王安石的人品都是毫无挑剔之处,所以,当时那些反对他的人,想方设法地要将其列如《奸臣传》而不得,他不仅赢得同一战线人的如潮好评,即使敌对阵营的人对其也是钦佩有加,如苏东坡的弟子黄庭坚曾“熟观其风度”,说他“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称得上是“一世之伟人”。
历史,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王朝更替,每一个王朝都是经过或由盛转衰,或由弱转强的过程,王安石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在面对困境的情况下,充当的是一个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一往直前的开拓者,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俗官僚,仅此,便足以让后人景仰。
当今之世,我们需要的,正是如王安石这样,心中有坚韧的理想,有对人格的追求,有着高洁之人品,有超凡之能力而不随波逐流的时代精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