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2134
- 主题
- 20
- 帖子
- 198
- 积分
- 602
- 现金
- 602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1-9-8
- 在线时间
- 6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2-6

|
(10月15日下午,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泉水塘小区旁的老龙井。附近居民黄卫东用长柄水杓从老龙井里打水,他说可惜这里被路基“半埋”了。众人排队打水的热闹场景也不再。)
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居民黄卫东称这口老龙井可是千年古井,但现在“半埋”的井里只剩下一池水藻。
湖面泛舟
距此不到两百米外是另一口古井东沙井,半年前也被初步认定为“或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千年古井。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文史专家陈先枢称,根据其形质和积水方式,老龙井类似附近的东沙井,可初步判断此井最早可形成于五代十国,最晚则挖掘于晚清,但最终结论尚需进一步考古研究。
晨曦
附近居民、83岁的肖德芸老人回忆,早年间老龙井口旁还有一株“房子大的”老树作为护井树。上世纪七十年代,古树因为公社搞建设才砍掉。还有一些老人告诉记者,附近还有一处“一字墙”古井。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中也曾填掉了几口老井。
绝壁登顶
水上栈道
尽管东湖社区一带曾是长沙城边的“乡下”,但据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考证,此地在五代十国至宋初时期是长沙的县城和官仓所在,人口极为繁盛。因此有了水井群的需求。而东沙井、老龙井等东湖老井的“泉脉”起源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境内天柱峰山麓(修水之源);经浏阳、长沙县进入东湖,再至白沙,与白沙井同属一脉。
绝壁栈道
原生百态
铜鼓,因城东郊有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名为铜鼓石,因此而得名;铜鼓位于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介湖南省浏阳县(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座,属典型的山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辖6 镇3乡4个国有林场。全县人口14万,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通行怀远话(客家语铜鼓片),客家文化较为浓郁。
dBNRrIz7GQAA&bo=awSAAkAGigMBAAU!&rf=viewer_4.jpg (88.1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绝壁栈道
9 小时前 上传
铜鼓,汉、吴、晋、南朝均属艾地。隋,开皇九年(589年),艾入建昌县。唐,武后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宁县,艾入武宁县(又称武陵)。后有武陵人捕鱼于此,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误入桃花源……公元405年41岁的陶公辞去彭泽县令后,一直隐居于浔阳柴桑,即今九江市西南部。而此地正是修河流域的下游地区。修河发源于铜鼓,流经修水、武宁至永修的吴城镇入鄱阳湖。据陶渊明年谱记载“公元408年六月中,浔阳旧宅遇火,燔毁殆尽,举家寄栖舟中一年余”。可以说,火灾过后陶公几乎一贫如洗,这条船是他仅存的唯一家当。在这期间迫于生计,耕作之余捕鱼积累资金重建家园,是他的首选途径。他有原因,有目的,有条件,加入渔民的行列,到鄱阳湖与修河流域捕鱼。
落日余辉
九龙湖
如今的铜鼓县也一如东晋时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即使有理有据可证明铜鼓便是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却也仍延续着祖辈的遗训: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这个总人口不足十五万的山环水绕的赣西北小县城——铜鼓县,曾经以火柴的生产制造而闻名于外的山城,因为工业发展的落后,交通的闭塞,俨然成为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世外密境!但这里的山泉水、古井水虽与咱们长沙的东井、老龙井、东湖老井同为泉脉,却依然保持着千年不变的味道:清爽甘甜、冬温夏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