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32|回复: 22

刚刚看到的一个很有吸引力、富有挑战的户外场所--鱼村

[复制链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发表于 2012-9-2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山风光,千米峰峦,万米路遥。 望七庄界上,芭茅遍地,红木台里,古木比高。 云遮峰顶,水缠山脚,欲锁山人世为樵。 须路开,看电驴神牛,撒欢竞跑。 前景如此美好,引无数志士齐呼号。 惜沟壑天堑,宝马难驰,山高届远,香火何烧。 村里天娇雪峰流云,只待残剑断水刀。 俱往矣,数古道热肠,磨坊离骚! ----雪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tengyun先生写的那篇“二十一世纪的山顶洞——鱼山村”,震动之余与作者进行了接触,得知他的家乡鱼山村目前依然是一个鲜为人知、铁炉乡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就算是本乡大多数人也未听说过“鱼山村”三个字,更不会得知这里的村民的生活状况。通过他的牵线搭桥,我们情暖荆楚的十名志愿者在十一期间利用三天时间对这传说中的“山顶洞”进行了调查走访。三天的时间,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留给我们的去永恒的记忆……
21世纪的山顶洞”——湖北省鹤峰铁炉鱼山村
作者:tengyun
鱼山--位于鹤峰县西南端,属铁炉乡管辖.人口近1000人.是鹤峰县最偏僻、最落后、最贫穷的行政村。虽名曰鱼山,但村民们并非以渔为生,与鱼相去甚远,可能与芋(洋芋即土豆)有关,因为该村盛产洋芋,村民也以洋芋为主食。至于鱼吧!不说养,村民中就连见到过的都不多。该村山高路陡、山大人稀、三面环水、居民聚居地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至今未通公路。村民吃盐至少要步行15里以上山路到外省(湖南省)乡镇去买。村民有段民谚叫“吃盐用鸡换、吃肉等过年、孩子上学靠烧炭、赶集最近是湖南、走路也得大半天、六成山民未上乡(乡政府所在地原在江口)、九成山民未进县、更别说那大武汉”渔山村民至今依然过着“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收成天定”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但山民是勤劳善良、热情淳朴的!渔山村民中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不足一百人,近几年稍有文化的不论男女都“嫁”出了山外。因贫穷全村近年来很少有在家娶妻的,光棍逐渐增多,成为村人的最大心病! 鱼山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其实很适应很多植被的生长,成片的的多层次的森林植被堪称村民的宝藏,只是近年的过度采伐,几近毁灭!而乡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只注重处罚,而不教育,不为村民找出路。正如村民所言,乡政府的作用“收钱罚款”,村民们其实是出于无奈才采伐山林的!老百姓心目中是有不有政府无所谓,因为政府(指乡政府,因为再上一级的从未见过)从未关心过村民的死活!什么卫生、科技、文化下乡,对于渔山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词语,至于“三个代表”更不知所以了!而却政府人员还常愚弄、恐吓村民,特别是经常滥收费、滥摊派整的村民苦不堪言!(前几年是这样,本人因生计近段很少回家)。 鱼山村村民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200元,很多学龄儿童不得不失学。孩都很渴望上学、希望飞出大山,家长也希望孩子能上学、能走出去!可是无能为力送不起呀! 假如您是领导,我希望您首先不要对此文评论!希望您辛苦一趟去鱼山——“21世纪的山顶洞”看看!我想对您会有好处的!特别对您的做官之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假设您是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市民、村民,您若想帮助渔山的山民,我希望您首先应该去那里看看!山民们会用飘香的腊肉、美味的和渣、浓烈的包谷老酒、以及土家人淳朴的热情和最高礼遇欢迎您! 当然在您的这一行程也会让您对人生有新的更好的认识!也相信在您尔后的梦中会常有那山里孩子衣着褴褛的身影和充满渴望的眼神净化您的灵魂! “21世纪的山顶洞”——湖北省鹤峰现鱼山村--失学儿童充满渴望、充满期待的眼神!
这三天里,鱼山恶劣的生存环境、纯朴的村民们、可爱的孩子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纯朴可爱的村民们,为了让我们这些外来的调查者顺利入山调查,自发二十多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在最难攀援的地方打割杂草荆棘,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登山之路,我们的志愿者们每次因他们纯朴的表达感情方式而感动落泪。
先了解一下鱼山村在湖北的具体位置及相关介绍吧:
铁炉乡鱼山村简介 作者:田凤云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 更新时间:2006-3-6
鱼山村位于铁炉集镇西南面,距集镇30公里,北与本县走马镇毗邻,西南与湖南省淋溪河乡接壤,东与本乡唐家村紧贴,辖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户数165户,总人口579人,总劳力242人,土地总面积4055.2公顷。
该村属典型的山大人稀之村,低山村面积占51%,二高山面积占40%,高山面积占9%;境内海拔最高点1428m,最低点204m,平均海拔822m,村委会驻地海拔835m。是铁炉乡目前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
全村总耕地面积1141亩,其中水田面积157亩,旱地面积984亩;2006年粮食总产量345吨,人均达到595公斤;林地面积6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40亩;发展无性系茶园50亩;畜牧业稳步发展,当年牲猪出栏320头,山羊出栏400只;人平纯收入达 1284? 元。
待开发的水能资源——淋溪河,目前已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建设项目,鱼山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笔者注:以上是以上的简介来自鹤峰的政府官方网站,有些数据我们无从考证其真伪,但明显的几点出入:1、2006年末总户数165户,总人口579人,总劳力242人……(2006年还没完,统计数据因何而来?);2、辖5个村民小组……(这次我们过去考察是7个小组哦,村里错了还是政府错了?);3、人平纯收入达 1284元(这个,这个,俺无语ing )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忘记了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此贴系转发,非原创。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作者是“北斗户外社区”的坛友“古典思凡”,我是看到这篇文章很好,也很向往能够有机会去见识下帖主所描述的这个地方。所以就转过来给大家先欣赏。若有哪位朋友有这个雅兴,什么时候凑一路去体验体验这个神奇的地方。好了闲话少说,继续转帖,后面有图片。但我级别不够,无法上传。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山“山顶洞人”渊源 ——谷忠瑛 张新民撰文
在鹤峰县最南端的铁炉白族乡西北部的高山之颠有一片万山丛林,谷壑幽深,交通异常闭塞的神密地方,这就是巍巍鱼山——又有人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山顶洞”。
公元1640年,湖南安乡张姓汉族二十余人,因与官府发生抗税之争而引起一场惨烈的斗殴,受到官府的通辑、追捕,被迫星夜沿溇水河西行而迁隐到鱼山的幽谷茂林之中, 以张贵荣、张贵华、张贵富、张德贡四叔侄为主。他们指山为界,贴草为记,分居在乔家村、蚂蝗溪、鱼山冲、红木台等地的大小山洞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长期过着刀耕火种、肩挑背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封闭的原始生活。
光绪二年,即1876年,因自然灾害、战乱、饥荒等原因,湖南桑植境内的谷、王、钟姓白族和部分苗族七十余人举家迁徙,入住鱼山,与张姓汉族形成了独特的山洞民族融合,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他们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山洞风俗习惯和山洞地域性文化。
1945——1948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抓壮丁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湖南桑植境内的白族人和土家族、苗族人氏蜂拥入住鱼山境内,鱼山人口猛增至1800余人,分居在四百多个山洞里,被称为历史上“山顶洞人的鼎盛时期”。解放后由于政通人和,加上分田分地等原因,大多数人搬出山洞,返回桑植境内。目前鱼山村有居民186户,总人口648人,分居七个自然生产组,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这块贫瘠而又封闭的大山幽谷之中还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
在长达360年的历史长河里,鱼山人长期穿梭于高山壑谷之中,出入于大小山洞之间,行走在五步蛇遍地的崇山峻岭之中,长期和野兽厮守,以苞谷、洋芋和红苕为主食,以腊肉为佳肴,一年四季柴火不断,炊烟四起。大部分人到天坑或堰塘挑水吃,他们称父母叫“呀”和“娘娘”,称外祖父母叫“嘎公”、“嘎嘎”称祖父母叫“嗲嗲”、“嗡妈”,称妻子为“洞客”(堂客),用叶子烟,自酿的苞谷酒,架火锅到火坑来招待客人。夏天男人兴穿(流行之意)短裤,不穿长衣,男女都打赤脚劳动,男女通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目前鱼山有一所小学,有学生二十余人,分设一、二、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到40里以外的铁炉集镇或走马集镇寄读,迄今有一名就读县一中的学生,二中就读的学生有五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蚂蝗溪架设了一条通向山外的交通工具——溜索道。2003年进行了农电改造,全村90%的农户生平第一次用上了电;70%的农民还在温饱线以下生存;40%的老人不认识汽车;50%的青壮年未读完三年级,所以无法打工就业。
在笔者及鱼山知名人士的呼吁下,鱼山这块神秘而又贫瘠的大山,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关怀,她必将以崭新的闺姿,笑迎未来!
愿来鱼山帮困扶贫者或调研者,笔者愿提供方便。
我们从荆州出发,本想经石门直接到达走马镇进山,但因为到走马的车一天只有一趟,时间上无法保证,所以转车到南北镇,从那里包车到达走马镇,计划从这里过索道进入鱼山村。这一路上,特别是从石门到南北镇的路上看起来是平坦的公路,但就是颠簸得特别厉害,不能让人好好待在自己的位置,一路下来腰酸背痛,有些队员还出现了晕车,此行还没开始,已感觉到其中的辛苦。
但车窗外的风景是很秀美的,面对连绵逶迤的崇山峻岭,不时引起我们的惊呼,争相拿出相机进行拍照,绵绵不断的群山中经常出现一些神奇的造型,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斧笔神功感到敬畏。
在离鱼山村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南北镇,我们询问司机师傅,他竟然从未听说过有一个鱼山村,这让我们首次感觉到鱼山村在此地的不为人知。
还未进入鱼山村,一道天堑就横到我们的面前,只有一个简易的索道横在两山之间,暂不论安全与否,这道铁索现在是连接鱼山村与外界最便捷的通道,否则进入鱼山村走山路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索道当时建立的原因)。据谷老师介绍说这条索道有七百米高,一千四百米长,由柴油机拉动两条钢索,钢索上有一个半人高四面可以打开的铁栏载人和物,运一人一次三元。对于偶尔坐这索道的我们来说感觉的是刺激,可对于若想天天从索道出山进村的人来说,三元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经济支出吧?!
“路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人们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 出门就要爬山,进镇需要越岭,鱼山村的路正是这“路无三尺平”的最好写照,因为不通公路,山路又崎岖坑洼,一条窄窄的山路旁边往往就是深渊,幸好此行老天眷顾没有下雨,平时不下雨时走路都需小心,不知下雨后的山路该怎样的难行。我们此次的调查是从鱼山村六组开始,横贯七、五、四、三、二组,从一组出山进入铁炉乡,我们虽然因时间原因没有到达更偏的地方,但从七组到一组,我们也花了三天的时间,翻越了六十余公里的山路,特别是第二天走的路大多是在坡度为七八十度的山路翻越,让平时习惯走大路的我们吃了一些苦头。而这中间的一段路是村民们得知我们要来,自发二十多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在最难攀援的地方打割杂草荆棘,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登山之路,我们的志愿者们常因他们纯朴的表达感情而感动落泪。孩子们上学也是在重复我们所走的路,小小的年纪若无法住校就得每天花四五个小路在这山路上奔波,上学难啊。这让我们深切的感到了行路之不易。
见过这样的的索道吗?够刺激吧?!俺恐高只能闭着眼睛过去。从高处往下看风景是异常美丽,但安全系数有多高呢?
  
索道机房    一台柴油机 + 一台绞车 构成索道的动力系统。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025134015413.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025134054368.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渔村的唯一交通工具、途径--缆车,高700余米,长1400余米

进入渔村的唯一交通工具、途径--缆车,高700余米,长1400余米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惊险!刺激!

惊险!刺激!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0x75_8BR20NT34T8F0001.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0x75_8BR20I9D4T8F0001.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024132747409.jpg 2006102413277134.jpg 100x75_8BR215T94T8F0001.jpg 100x75_8BR2146O4T8F0001.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张照片各位可能看不清楚,我来说一下,我们志愿者组织提前联系那里的谷老师作向导,老师先同志了村里,并为我们的走访活动安排路线,这条山路有20km,是由村里6组到12345组毕经之路,村民知道后,20个人用砍刀看了一天的杂草,就是为了让我们好走一点!我们走的时候,有几位村民一直跟着我们,他们很不好意思的说"前面还有一点因为天黑了我们没有砍,"那种表情是真诚的想得到你原谅的表情,(写道这里,我已经哭了)永远难以忘记村民的真诚!
还有一段,在我们还有过索道的时候,我得感觉一直是轻松的,但是那个隧道全长1300米,最高700米,当我坐索道到对面的村子的时候,以为是已经过去的志愿者,向我们招手,但是离近一看,有10多个村民在等我们,当我要背上80L的登山包时,村民争先恐后的要帮我背包,但是我还是拒绝了,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心里很痛!但是我又什么资格让这些淳朴的村民替我背呢!那一颗,我的心里感到了沉重,真的很希望快点开始对学生的走访,真实的了解当地学生上学情况,我们不能给村民带来什么,但是,我们的职责就是真是的反应村里的学生家庭情况,让想资助者知道真是的鱼山村!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024133214743.jpg 20061024134520192.jpg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去鱼山村之前对当地吃水难就已有了心里准备,到了那里才知道自己的估计严重不足。不用说洗漱了,就是喝水都不是一件宜事。据谷老师介绍,我们初到的六七组喝水还不是太困难的,但我们的感受已是不易了。鱼山六组村民甄兰芝家是我们第一顿吃早饭的地方(当地每天吃两顿),她家的旁边据说是一口水井,其实是一个自然的天坑,大约有十五米深,六组的村民们都在这里喝水,里面的水流极小,而且掺杂着泥土和树叶,水少的可怜,估计有0。2个立方。
吃水的困难在后面的行程中愈显严重。第一天夜宿的地方,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没有洗漱,我拿着湿纸巾擦了擦脚就上了床,特殊的环境大家也只有随遇而安。因为爬山走路,需消耗的水量也急增,带去的水早就喝完,亲眼见到村民家喝的水大多是村民们花了三四个小时从别处背上来的,虽然村民们热情的拿出水来让我欠喝,让我们洗,可我们怎么忍心去用。没有谁提议,我们都自觉的忍耐着。在路上渴极了,我们就在能碰到象下面这样水源的地方用矿泉水瓶灌上,不管干净与否,先解渴再说。 终于体会到了渴不择水的地步,当人渴的时候谁还讲究这么多?“回到人间的感觉”,这是我们志愿者回来后说得较多的一句话,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中间的含义。
据我们了解,六七组只需要建一个引水的水管即可解决这两组的用水问题,但建这牵引这根水管的两千元的费用却成了通水的阀门。因为山高人稀,住户并不太多,若修水管村委会拿不出钱,政府没有扶持,虽然只有两千元,但全靠当地村民进行分摊村民们依然感觉吃力,离水源近的村民也感觉不划算,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象他们这样相对容易解决吃水问题的两组都无法解决,其他的几组更没有办法了。据村委会介绍,国家只需要投资三万元,就可以解决全村500余户的吃水问题,可这钱因为种种原因,依然无法到位。
从鱼山回到我们的城市,看到自来水的那种感动相信无人理解。三天两夜没有洗漱,无人抱怨。现在回头看看我们曾喝下的水,真的该赞一下我们的志愿者。
这是六七组集中采取水源的地方,这是自然形成的天坑,里面的水流量极少,而且掺杂着泥土和树叶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3261
主题
13
帖子
352
积分
914
现金
9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9-18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5-5

社区建设奖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024134823602.jpg

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这是村民用水的水源,不用明说已知道这水源就是“雨水”,因为天旱,象这样的很多水 ...

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这是村民用水的水源,不用明说已知道这水源就是“雨水”,因为天旱,象这样的很多水 ...

冷眼观百态,清心察世人。
梦里不知客,醒来无主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余都市网 ( 新余都市网客服电话:13607902048 )

GMT+8, 2025-5-11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