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一防暴大队人员回陕西老家赶叔伯弟兄的结婚喜事,进小区大门和保安吵将起来,从嘴角相争演化到拳脚相向,结果被殴身亡,年方26岁。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死者母亲痛哭的照片让人心碎。 此帖在许多论坛被转载,有个现象让人惊愕,所有的跟帖里惋惜同情的很少,大多是幸灾乐祸,甚至不乏叫好者。一个人被活活打死,惹来如此的议论,眼明者都看的出来,这和死者的特殊身份有关,相关部门应该深刻反思民心何以至此。 但不论什么原因,对待一个青春正好的人不幸殒命,网上大多数人竟持如此态度,令人不寒而栗。这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什么时候丢失了?我们的宽恕和仁爱什么时候被冷漠和暴戾驱逐了? 在经济上发展上,或许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但就道德水准而言,毫无疑问的处在最坏的时代。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本质绝不以优胜劣汰,强者为尊的丛林法则作为唯一甚至主要标准,更不能推而广之到精神领域。在精神层面上宽恕和理解,协商和宽厚才应该是我们应效仿之道。少一些倚强凌弱,多一点宽厚容忍,或许很多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女士,以上这段话,就是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的第三天,她的家属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 无独有偶,宝马公司驻中国南京代表普方一家四口,被入室行窃的四名小偷杀害。普方的母亲到中国后,表示宽恕这四名年轻的罪犯,并请求中国赦免他们死刑。老太太把毕生存款拿出来,和在华德国人的捐款一起,成立“普方基金会”,用来帮助苏北贫困青年,为他们提供更多教育和工作的机会。至今,“普方基金会”的慈善活动仍在进行。 我一贯认为,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爱能化解恨,只有爱能换来爱。一个不懂得宽恕和同情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民族,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观点,不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的人,是进化不完整的人。 看新闻说,新余排广东中山之后,位浙江舟山之前,人均GDP达一万美金,在全国332地级行政建制中位居前列,可喜。更希望新余的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也和经济指标一样,领时代之先,果如此,则新余民众之大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