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新余论坛 返回首页

我是诗君的个人空间 http://079089.com/?355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明月临空》自序

已有 644 次阅读2012-7-19 16:16 |

   只要略有所知的人就都明白,纵使当代诗人如雪花般地漫天飞舞,终究逃不掉落地顷刻消亡的凄惨命运。于是,有人慨叹:诗歌已是风烛残年。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颇为坎坷的征程。这其间既有荣光也有屈辱。几代诗人们努力探索,不断耕耘,终于开创出诗歌事业的崭新局面。然而,时至今日,新诗仍然没有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甚至诋毁之声不绝于耳。自从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作者们就迷失在黑暗之中,始终找不到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口号的鼓动下,他们幼稚地认为,要实现诗歌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废除古代诗歌的传统。他们仿佛“先知”一般,自以为是,无所忌惮,肆意破坏惠及千年的诗歌美学原则,妄图建立起崭新的“空中楼阁”。当然,诗歌的创新无比艰难,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西方,从中获取革新诗歌的“真经”。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模仿西方诗歌,而且是模仿那些把外语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新诗史上所有流派和诗人的作品,几乎都是西方诗歌的拙劣翻版。因为否定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摈弃现代汉语的独特审美,所以这些新诗作品,写得既不像诗歌,也不像散文,简直就是中西杂交的怪胎。令人可笑的是,新诗作者们却自我标榜,得意忘形。诚然,现代新诗的浅陋之极,可谓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诗歌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有其自身发展的复杂原因。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杰出诗人的缺失。古典诗歌的审美天地,犹如星光那般晶莹剔透,又如沧海那般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是表意表音的方块字,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规律,跟西方的表音文字大相径庭。运用汉语写作诗歌的作者们,面对如此丰富的优良传统和语言特色,怎么能够熟视无睹、避而远之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入新的世纪,在这个多元并举、自由竞争的时代,新诗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诗人不必一味抱怨世俗功利的客观环境,而是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主观因素。中国从来存在欣赏诗歌的广大读者,只是一直缺乏理想形态的新诗作品。风起云涌的社会时势,群芳斗艳的大众审美,无不渴求诗歌艺术的振兴和繁荣,催发国家和民族莫大的跃动与飞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志向高远的杰出诗人,当以超凡的勇气,于凄寒暗淡的诗坛里,潜心修为,锐意创新,启亮奇彩斑斓、照耀天地的风骚之光。
  丑陋不堪的诗歌,仿佛污秽而灰暗的烟尘。无比优美的诗歌,宛若清新而光辉的明月。——漫天的烟尘渐渐地消散,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定然飞临在万里无云的晴空。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余都市网 ( 新余都市网客服电话:13607902048 )

GMT+8, 2025-5-11 1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