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青林知青
(略有删减)
张謇:众所周知,他是近代中国寻梦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和近代教育第一人-----但张謇对国家的历史功绩还有一项重大贡献。清帝退位诏书出自他的手笔,这对保障当时之国土能顺利又完整地过渡到民国,那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光绪年状元,甲午之战后在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后一直奉行实业救国之宗旨,涉及众多民生项目,为我国众多轻工业门类创始人;同时他广办学堂,推广教育,惠及民众,功在国家,73岁时逝世。
张謇从小天资聪颖,13岁时能读《礼记》、《春秋》、《左传》,并能作“八韵诗”和八股文,按说他应该是苦读圣贤书,走科举之路,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是久考不中,于是他便边考试边做幕僚,他先去了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任机要文书,及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他随军去了朝鲜协助“理画前敌军事”,
而此时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在朝鲜期间,张謇起草多篇政论文章,强硬对外。因此得到朝廷“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及翁同龢等人的赞赏;后来他又去任开封知府幕僚,但不久回乡,致力于教书与著述,先后应聘主持书院并兼修县志。
在42岁时,他参加了清廷因慈禧60寿辰举行的恩科会试,说来他的运气实在地好,考了个第六十名,在翁同龢的帮助下,暗中给慈禧上了“眼药”,说这六十名正好应在老佛爷六十寿辰上,看能不能将其点为状元。
这应该说让老佛爷着实有些为难,为此,这帝师翁同龢自有办法,他马上搞了个为慈禧福寿的贺联比赛,张謇一挥而就:
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这马屁直接拍到老佛爷心坎里去了,慈禧也顾不上什么祖制,什么朝廷规制了,顺势就钦点了张謇为恩科状元,并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翁同龢在政治上与慈禧不和,拥护光绪掌权,正需有人充实阵营,从此不遗余力地提携张謇;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争相礼聘,邀其入幕,但张謇“南不拜张北不投李”,一概婉拒。
张謇:他是近代中国寻梦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和近代教育第一人
及甲午战败,签《马关条约》,中国瞬间被打入亚洲二流国家,国事日非,张謇认为中国之弱在于贫,救贫之法在于实业和教育,“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之用”,于是他便辞职回乡,决心以兴办实业和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救国之愿。
在他写给翰林院辞职书中,他明确地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在张之洞的授意下,张謇于南通兴办我国第一座近代化的纱厂,即大生纱厂,从而开始了他创办实业的兴国之路。
自举办纱厂后,张謇实业救国做得是顺风顺水,继而他又将事业扩展到关乎民生的众多领域,如机械厂、铁厂、盐厂、轮船公司、油厂、玻璃厂、罐头厂、印书局、等等,在惠及广大民众的前提下,也为自己积攒了大量地资产;为此,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张謇所处时代,正值清王朝面临鼎革之际,全国上下推翻满清的呼声响彻云霄,张謇亦顺应潮流,重新投入政坛,他被民众推选为江苏咨议局议长,积极参加了一系列地活动。
废帝溥仪登位,及武昌事起,大清王朝难以为继,,行退位之事,不知是如何地机缘,张謇起草了清帝的退位诏书。
可别一句“这是大势所趋”就能了结这退位诏书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它是将整个大清所管辖的地域全部、完整地交到了中华民国的手上,而不是当初革命党人所提出的,仅仅是“驱除鞑虏”,将满人赶回老家去这样的狭隘。
革命党人的宗旨是恢复中华,也就是当时汉人主要聚集地的十八省,我们从当时武昌首义的旗帜,即所谓“铁血十八星旗”便可看出端倪。
而对于满人、蒙人原始居住地,乃至后来征服或归附的新.JIANG、青 .海、西ZANG等地,在他们的眼中,皆属可有可无之地,甚至出现如谭嗣同提议出卖新JIANG ,换取资金来搞变法这样的奇葩言论。
张謇起草的这“退位诏书”的功勋,保证了中华大地的完整,让周边很多妄想着借民国新立,形势难测,波云诡谲之时,蠢蠢欲动,行分裂祖国的势力,失去了号召力和借口,所以,这诏书对今日中华疆土的定型是有着决定之意义的。
南京政府成立后,张骞担任实业总长,后又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等职务,作为一名在政坛很有影响的人物,张謇是晚清立宪运动的领袖,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然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加上袁世凯意图称帝,这同张謇的初心越来越不契合,于是他毅然弃官,回乡专心兴办实业,走教育救国之路。
当时之势,心存救国图强之人多多,但几乎都走的是自上而下的救国之路,张謇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弃官经商、实业救国,这就意味着他将放弃之前为科举所付出的全部努力,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这一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自是可以想见的。
张謇是一实干家,说来让人吃惊,张骞仅在南通一地就兴办了近四百所小学,三所高校,因为在他看来,发展工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他投巨资办教育,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人。
在那长长的办学名单中,有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今天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张謇都为这些学校前身的创始人。
除此之外,他还办有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第一所气象台等等。
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张謇所处之时代,实为“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危险变局”,由于多种原因,在内外局势的挤压下,他旗下的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导致全面破产。
张謇以一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他所创办的企业,所以,他在实业上的最后结局,亦是可以预见得到的;1922年,张謇在无限的寂寥和落寞中黯然离世,出殡之日,南通城万人空巷。
胡适这样评价他:“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大师生性温和,一生少有指点江山,臧否人物,但他对张謇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他这一段话,精辟又客观地概括了这位状元实业家的一生。
但是,从张謇自己来看,尽管自己所辖企业陷入困境,但他对自己所作努力而收获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可以证明的是,他生前在为自己准备的墓地门前,撰写了一副对联,“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为何我赞赏胡适称其为“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因为,张謇是我国办实业的开路先锋,他的伟大并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他一直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惠及民生,实业救国,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张謇是近代中国独具魅力的人物,他当得起英雄,亦无愧于伟大。
救国救到破产,千古能有几人!正因为如此,毛 . 主. 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
|